近自然育林的主要技术措施(二)

  • 中国绿色时报
  • 2018/04/27

【字体

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

——近自然育林的主要技术措施(二)

  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核心是“全林经营”,前提是“以目标树为架构”。它首先关注目标树,在充分满足目标树生长条件的同时,兼顾目标树以外其他树木的生长,进行全方位的抚育管理,以提高全林分质量、生长量、价值量和中间收益。中国林科院科信所森林经营技术团队联合河北省木兰围场林管局,吸收国际上以目标树经营为特征的近自然育林方法的核心技术,结合我国木材短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基本国情,经过5年多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研创了这一实用技术。
  以目标树体系为核心的近自然育林技术在我国森林经营和质量提升实践中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由于理解不同,也会带来因强调目标树经营而忽视全林质量问题。比如,我国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退化林、残次林比重高,这些林分中有时很难按照标准选出一定数量的理想的目标树。如果经营措施只针对目标树的需要,就会使其他林分质量得不到应有提高。再比如,天然林具有林龄差异大、树种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和人工林可以同一时间采伐、更新不同,在同一块天然林中,成熟木的采伐、中幼龄林的抚育和林内天然更新可能在同一年份出现。对这样的林分进行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才能使不同树种和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树木都得到应有的抚育。另外,现实中很多林分除了目标树以外的其他部分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特别是珍贵树种林分,在开展目标树经营的基础上,对其他树木开展适度抚育,可提高森林的中间收益。
  在实际操作中,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需要把握如下技术要点:
  1.突出对目标树的培育管理。目标树是根据森林规划目标而选择的,对森林主导功能起支撑作用,在林分中长期保留,在经营中重点培育,实现了规划目标才退出经营重点的树木。充分发挥目标树在林分中的骨架支撑作用,适时伐除干扰树以保证目标树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坚持对目标树进行适时修枝和其他管理,保证目标树的健康发育,提高林分稳定性并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2.在充分发挥目标树森林骨架作用的同时,进行全林经营控制林分密度。森林经营单位要编制《收获量表》,并据此实施不同林龄阶段的密度控制。暂时没有编制《收获量表》的经营单位,可以按树木的“径高比”或自然整枝与树高的比例来控制林分密度。径高比:林内占比较大的目的树种当前树高除以胸高直径的商控制在80-100之间。低于80说明林内密度过低,应延迟疏伐;高于100说明林内密度过高,应尽早实施疏伐。树木的自然整枝:针叶树自然整枝后的活枝保留到当前树高1/2,阔叶树自然整枝后的活枝保留到当前树高2/3。
  3.重视全林经营的林隙补植。由于伐除非目的树种、不良木而出现的林隙、天窗或原有的林隙、天窗,在天然更新不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就要进行补植、补种。树种选择一般以耐阴性、中性树种为好,并实施针补阔、阔补针的交叉补植法,以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对于阳性或强阳性树种,建议采取团块状的补植方式。
  4.加强种源树种培育。我国天然次生林质次价低,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一次次伐优留劣的“拔大毛”作业中造成的天然次生林的种源劣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次生林长期存在的这种“质次价低”的问题,就一定要从优化天然次生林的种源做起。一是在优种、优树中选择目标树,充分发挥目标树在天然更新中优质种源的骨干作用,增加天然更新中的优树种源占比。二是在珍贵、优质树种中选择特殊目标树(种源树)。这种特殊目标树的选择,主要以能够结实为标准,借以增加珍贵、优种种源的林内占比,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来提高森林质量。三是在伐除干扰树的同时,不断伐除劣质树种和劣质树木,以降低其在森林天然更新中的劣树劣种的种源占比。通过增加优树优种、减少劣树劣种在天然更新中的种源占比,来提高森林质量。
  应该指出的是,开展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要增加森林经营的成本,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需要结合具体林分特点和质量需求,考虑未来预期市场收益,选择适度的经营措施和强度。
  (作者邬可义是森林经营专家、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客座研究员)


上一篇:2018年全区黄色电影网站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业务考试复习参考书 下一篇:近自然育林的主要技术措施(一)